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53章 挽秋後記

關燈
作者簡介:

埃拉·加德納(Ella Gardner), 1980年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1999年畢業於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拉文克勞學院(因1998年霍格沃茨之戰,埃拉與大多數學生一起在1999年重讀七年級)。

1999~2003年,加德納女士擔任《預言家日報》政府事務專欄記者;2003年~2007年擔任《預言家日報》政府事務特約評論員,並於2006年底加盟榜首巫師電臺“韋斯萊深夜秀”;2007~2010年擔任《預言家日報》駐法記者,2010~2014出任“韋斯萊深夜秀”人物專欄主編。

作品簡介:

《一九四三》是埃拉·加德納女士歷經數年的研究和考察,再加上文學小說創作的元素寫出的一部半自傳體、半小說體的作品,2005年8月31日由蜂蜜掃帚出版社首次印刷,同年年底攀至《預言家日報》暢銷書榜第5名,《女巫周刊》暢銷書排行第7名,兩年之內六次重印。

2014年,英國魔法電影公司將《一九四三》改編為電影。電影上映之後,加德納女士的作品連續六周保持了《預言家日報》暢銷書榜首。

2014年8月24日,為了紀念伯納德八月圍城歷史事件(1955年8月24日),加德納女士應出版社和讀者的要求,為再版印刷的《一九四三》特別版撰寫《挽秋後記》(After the Grieving Autumn)。

******

挽秋後記——埃拉·加德納

《一九四三》於2014年再版印刷的時候,應編輯的邀請,我寫下了這篇《挽秋後記》。一是要真誠的感謝《一九四三》所有的讀者帶給我的支持,鼓勵和感動,二是想和大家分享我寫作過程中的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

只有我的姐姐卡桑德拉知道,我從11歲那年就開始構思《一九四三》的故事了。

我住在愛丁堡郊區的一個荒無人煙的谷地裏長大,最近的鄰居離我們都有五英裏的路程。因為蘇格蘭高地上寒冷孤寂的成長環境,我和卡桑德拉從小就沈浸在書本的世界裏。從小的生活環境養成了我和卡桑德拉安靜靦腆、多愁善感的性格。卡桑德拉去霍格沃茨上學之後,我就徹底沒有玩伴了,除了看閱讀更多的書之外,我逐漸養成了獨自在山谷和田野裏遠足和探險的愛好。

在大人的口中,我們從小居住的山谷叫做“斯圖亞特谷”。延綿不絕的丘陵地區的另一頭是逐漸走高的山坡,父親告訴我,山坡上面都是斯圖亞特家族的領地。很久很久以前,在斯圖亞特家族還是魔法界顯貴之時,這片荒涼的山谷曾經是各界名流和魔法部高官常來的地方。

我總是站在蕎麥地的木頭欄桿後面,遠眺著遠處郁郁蔥蔥的山毛櫸和冷杉林。樹木和雜草早就入侵了上山的公路,溪谷的那一頭,隱約可以看見嶙峋的紅色山崖。蘇格蘭北海就在那陡峭的懸崖下面,我可以聽到海浪翻滾的轟隆聲,可是我卻從來沒有看見過大海。

在那片荊棘叢生的山坡上,矗立著一座宏偉的攝政王時代的灰色城堡:斯圖亞特莊園。這座城堡已經被遺棄了幾十年了,幾乎成為了一座無人問津的廢墟。

關於斯圖亞特的各式各樣的流言簡直比梅林的故事還多。而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鬧鬼的故事。

斯圖亞特家族的祖墳就在莊園裏,從小我爺爺就告訴我,在沒有月光的夜晚,當年震驚全國的那起車禍中去世的斯圖亞特夫人的鬼魂會在結滿蜘蛛網的城堡裏游蕩,去藏書室尋找她的丈夫,去育兒室尋找她的孩子,詛咒闖入斯圖亞特莊園的陌生人。

每次聽到爺爺說這些,奶奶就會非常生氣,認為這是一派胡言。

“斯圖亞特夫人是我認識的最善良的女人,”奶奶揮舞著平底鍋,對爺爺吼叫道,“如果她的鬼魂真的出現了,那我一定最想去拜訪她!”

我的奶奶名叫貝卡·多納萬·加德納。如果你讀完了這個故事,你一定就會想起她是誰了。

即使過去了三十年,斯圖亞特夫人的去世依舊是人們口中津津樂道的話題。聽爺爺說,當年,伊麗莎白·斯圖亞特夫人是英國魔法界最有名的貴婦之一。她的美貌,她與斯圖亞特先生的愛情,她與湯姆·裏德爾之間的緋聞和離經叛道的行為長久以來都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一夜之間,整個英國都爆炸了,八月圍城以及那場車禍整整兩個星期都占據了英國所有報紙的頭版,認識她的和不認識她的,全都湧到斯圖亞特谷地來了。”爺爺一邊抽著煙卷,一邊樂滋滋地對我回憶著他年輕時候的事情,“可是,你一定想不到最驚人的事情是什麽。當年,斯圖亞特莊園以浪漫的山茶花而聞名遐邇,可是人們在9月1日清晨醒來以後,突然發現漫山遍野的山茶花在本應該盛開的時候全部枯萎了。你知道是為什麽嗎?是因為那些花都是斯圖亞特夫人用魔法變的。她死了,魔法就消失了。而且,人們都說山茶花是她與斯圖亞特先生愛情的見證。”

就是因為山茶花的流言,每年都有無數的女巫來到斯圖亞特莊園許願。在蘇格蘭的女巫中有一條迷信,在曾經山茶花開放的谷底許下願望,那麽她們的愛人就永遠不會離開了。

寫完《一九四三》之後,我到伯納德山谷休假了一個月。今天的伯納德山谷比50年前更加有名,不僅因為它是風景秀麗的度假勝地,也因為它是八月圍城的遺址。當我騎馬經過溪水淙淙、綠樹成蔭的谷地時,很難想象50年前這裏曾經是一片硝煙彌漫的戰場。

當年被炸成廢墟的蘭道爾別墅現在屬於艾斯黛拉·蘭道爾。別墅已經重建,我曾經去看過幾次,但是大門緊閉,窗簾緊緊拉著,沒有居住的痕跡。

《一九四三》做到了最大限度地尊重史實,但是出於一名多愁善感的作家的私心,我還是自作主張地修改了一些細節。

西爾維婭·布萊克是在1981年10月31日伏地魔在戈德裏克山谷失勢之後,在伊麗莎白的墓前自殺身亡的。2000年春天,我找到了安多米達·唐克斯夫人,唐克斯夫人把布萊克夫人的回憶錄以及她所整理的斯圖亞特夫人的回憶錄交給了我。

根據西爾維婭的回憶,八月圍城期間,伊麗莎白是在8月30日清晨到達馬爾福別墅(也就是當時裏德爾的據點)的。沒有人知道伊麗莎白為什麽花了整整一個禮拜才找到裏德爾。8月24日至8月30日期間她做了什麽,住在哪裏,已經成為了永久的秘密。

根據歷史資料,我們可以確定的事實僅為斯圖亞特夫人與裏德爾先生在8月30日夜晚10點半乘坐汽車離開了伯納德山谷,隨後在淩晨零五分的時候,雙雙罹難於巴黎隧道的車禍。車禍的幕後黑手是弗朗西斯·斯圖亞特先生的姐姐維多利亞·斯圖亞特。

至於斯圖亞特夫人和裏德爾先生為何一起離開前往巴黎,以及車禍發生的時候他們打算去哪裏,再也沒有人知道答案了。在我的小說裏,我給出了一個近乎於美好幻想的版本。盡管我相信,湯姆·裏德爾是不可能為了伊麗莎白放棄黑魔法之路,去澳大利亞隱居的。根據眾多歷史學家的觀點,當時伊麗莎白為湯姆·裏德爾劫持的人質,想借此逃離英國魔法部追捕的可能性更大。

魔法部官方從未對八月圍城的投降原因給出官方表態,弗朗西斯·斯圖亞特先生也從未接受過任何形式的媒體采訪。

如果說巴黎隧道的車禍是震驚全國的,那麽在斯圖亞特夫人葬禮上發生的事情則震驚了整個歐洲。根據詳實的史料記載,1955年9月15日,人們原本以為已經死去的湯姆·裏德爾以伏地魔的形象覆活,並且出現在葬禮上,當著所有參加葬禮的人以及幾百名記者的面,殺死了維多利亞·斯圖亞特,並向天空中發□□歷史上第一個黑魔標記。

伊麗莎白·斯圖亞特的一生是一場傳奇,就連她的葬禮也如同史詩般壯麗,在魔法史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

沒有人知道為什麽伏地魔當天沒有殺死弗朗西斯·斯圖亞特。給我的寫作提供了很大幫助的魔法史專家賓斯教授對我說了他的猜測:“也許,在伏地魔殘酷、暴戾的漫長一生中,他唯一原諒過的人就是斯圖亞特先生。也許他明白伊麗莎白的孩子們需要他。但是到底是因為什麽,也許只有梅林知道了。”

2003年秋天我在劍橋郡采訪了已經77歲的艾達·伍德森,終身未婚的她獨自居住在鄉間的房子裏。伍德森女士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當年所有的日記全部給了我。她的日記是除了西爾維婭·布萊克和伊麗莎白·斯圖亞特本人留下的回憶錄之外最重要的第一手資料,為《一九四三》在霍格沃茨時期的寫作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我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情就是晚到了一步,看著托尼死在了食死徒的手下。我永遠、永遠也無法原諒我自己。”年老的艾達流下了渾濁的眼淚,布滿了皺紋的臉上寫著深深的悲痛,“萊斯特蘭奇向莉齊發□□一道阿瓦達索命咒,托尼撲了過去,擋在了莉齊和克勞蒂亞面前。他們一起滾下了懸崖後,我找到了他們。這時克勞蒂亞和莉齊都受了重傷。克勞蒂亞死死抱著托尼的屍體,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手。於是我只能給她施了一道昏迷咒,和莉齊一起就地埋葬了托尼,然後我帶著克勞蒂亞離開了,莉齊一個人留在山谷裏。”

也許,莉齊當時受了重傷,並且深受托尼的突然死亡帶來的打擊,再加上當時山谷裏戰亂不息,所以導致她過了接近一個禮拜才找到裏德爾。

真相往往總是無比殘酷,使人更加願意相信更加美好的謊言。

於是,艾達·伍德森的死亡成為了我小說中第二個篡改史實的地方。實際上,艾達從來都沒有及時趕到現場救托尼,而托尼至死都不知道艾達曾經那麽愛過他。現實畢竟不是小說,沒有那麽多及時趕到的幸運,有的只是留下一輩子創傷的遺憾。

在我的小說裏,以及成千上萬名觀眾的心裏,托尼與克勞蒂亞,艾斯黛拉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永遠快樂地活了下去。

克勞蒂亞受了重傷後殘疾了,後來她和克拉麗莎·斯圖亞特住在一起,把艾斯黛拉撫養成人。克勞蒂亞因為傷心過度,並沒有活幾年。我覺得活著對於她而言反而是一種折磨,死亡是一種解脫,也許在茫茫的另一頭,托尼正微笑著等著她呢。

克勞蒂亞死後,弗朗西斯·斯圖亞特收養了艾斯黛拉。弗朗西斯·斯圖亞特先生在伊麗莎白葬禮之後的第二天就收拾好東西,帶著全體仆役和三個孩子搬走了,從此再也沒有回過斯圖亞特莊園。盡管後來他有回到魔法部工作的機會,但是他全部拒絕了。他繼續經營著斯圖亞特家族的生意,住在倫敦郊區,生活極其低調。我沒有辦法聯系到他和他的任何一個孩子,只能從他身邊的一些朋友那裏聽到一些只言片語。

將近60歲的查爾斯·斯圖亞特先生的辦公室助理給了我一個簡明的答覆。斯圖亞特先生很欣賞我描述他母親一生的努力,但是他以及斯圖亞特家族的成員都不會接受任何形式的媒體采訪。

伊麗莎白·斯圖亞特夫人年少時期的好友艾達·伍德森總是讓我想起我自己。和艾達一樣,我在霍格沃茨讀書的時候毫不出色,成績平平,長相平平,從來沒有男生會註意到我。和艾達一樣,我也在一年級的時候就愛上了一個風趣出眾的男生,從此不可自拔。但是這個男生直到去世前都不知道我曾經愛過他。也和艾達一樣,我也曾經奮不顧身地沖上去救他,可是奇跡終究還是沒有出現。他1998年的時候死在了霍格沃茨保衛戰中。他的名字是弗雷德·韋斯萊。

也和艾達一樣,我為了心裏的悔恨和對死去愛人的紀念,終身不婚。

2004年11月,倫敦斯特蘭德街公寓,初稿;

2005年6月,倫敦斯特蘭德街公寓,定稿;

2014年7月,蒙特卡洛伯納德山谷,重印再稿。

第六卷 附錄

第54章 附錄一:《一九四三》主題曲——“Learn To Be Lonely”

獻給裏德爾先生

Child of the wildness,

荒原之子,

born into the emptiness。

你生來便一無所有。

Learn to be lonely,

學著承受孤獨,

Learn to find your way in the darkness.

學著在黑暗中找到人生的道路。

Who will be there for you,

誰將為你守候,

&nbspfort and care for you?

誰將安慰你,關心你?

Learn to be lonely

學著承受孤獨,

Learn to be your onepanion

學著做自己的夥伴。

Ever dream out in the world,

不曾夢想世界上,

there are arms to hold you.

會有雙臂可以擁著你,

You always know your heart was on it’s own

可你永遠都知道,你的心靈無所相依。

So laugh in your loneliness,

那麽在孤獨中微笑吧,

Child of the wildness,

荒原之子,

Learn to be lonely,

學著承受孤獨,

Learn how to love,

學著怎樣去愛,

Life that is lived alone

走完此生的孤獨之路。

Learn to be lonely,

學著承受孤獨,

Life can be lived,life can be loved,

走過一生,愛過一生,

alone.

就是你的孤獨之路。 【36】

【36】2004年電影《歌劇魅影》片尾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